昌都市司法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昌都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推进行政立法提质增效,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思想武装,全面提升顶层设计水平。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依法治市理论武装,组织召开局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干警大会等3次,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论述。组织举办了全面依法治市暨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复议、行政执法)培训班,参训人员共计70余人。二是组织召开二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1县(区)、117个乡(镇)及市直各部门党政第一责任人参与专题述法会议,94人现场述法、820余人提交书面述法报告,持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
(二)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按照“急需先立、成熟先立”的原则,有针对性提出立法建议和立法项目,每年保障300万元立法经费,举办2024年度行政立法培训班,配齐配强11县(区)人民政府和88家市(中、区)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借智借力提升立法合法性。2024年颁布实施《昌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制定《昌都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昌都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草案)》《昌都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草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二是出台《昌都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则》,编制《昌都市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布。三是持续提升人员素质,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2024年累计制发各类证件229件(其中执法证178件、监督证51件)。组织全市169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2024年度统一行政执法资格认证考试,合格率达97%,进一步提升全市执法人员执法素养。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单位,将重大执法案件纳入法制核审范围,进行集体审查和讨论。截至目前,3家执法单位已制定本级裁量权,29家执法单位直接适用自治区级裁量权,其他执法单位裁量权制定工作正在有序推动。四是制发《昌都市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制度》等文件,建立行政审判与行政复议应诉协调沟通机制,将行政复议辅助人员经费保障列入部门预算,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建设。建立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为企业申请行政复议提供便利条件,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正在逐渐彰显。2024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8件,已办结44件(其中行政复议决定维持12件、驳回2件、撤销8件、其他22件)。
(三)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供给。一是通过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公证服务等资源,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窗口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项目4个,基层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44个司法所项目建设,依托司法所、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等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打造服务基层群众的一线平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配备专职司法所长48人、兼职司法所长86人,专职司法所辅助人员52人、兼职司法所辅助人员79人。二是扎实做好法律援助。及时受理、审核、指派律师承办当事人申请的法律援助案件,做好案卷材料审核归档工作,严格规范落实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标准。2024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机构通过线上线下提供各类免费法律咨询服务303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3905份,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64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737.5万元。三是持续发挥人民调解员作用。坚持把“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融入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大格局,印发《昌都市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一站式”运行机制(试行)》,强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立市县乡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44个,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286人,2024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6158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649件,预防纠纷343件。
(四)加强普法教育,着力夯实法治宣传责任。一是印发《昌都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建立工作联系机制,为普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全面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子成员协助抓、职能部门具体抓、业务部门配合抓的普法工作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自觉履行普法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将普法工作与平安建设工作相结合,列入年度平安建设考核目标体系,进一步健全了普法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和奖励机制。二是加强对全市“八五”普法讲师团、“三官”以案释法讲师团、宗教场所“三支队伍”等普法力量的动态管理,组织72人参加“八五”普法讲师团培训班,全面提升普法讲师团成员的法治意识和业务能力,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法律明白人”线上培训,参学率达100%,全市共有“法律明白人”4955名,实现了每个村(社区)至少4名“法律明白人”的目标,为普法工作奠定人才基础。三是始终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主线和首要任务,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推进,持续在全民普法上想新招、亮实招、出硬招,让法治精神真正印入群众脑海、融入百姓生活、落于日常实践,推动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同时,将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市县两级已基本落实普法经费人均2元标准,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2024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累计开展法治宣传1.06万场次,发放宣传资料及用品66.12万份,解答法律咨询2.86万人次,受教育群众达52.71万人次。四是制定《关于在类乌齐县集中开展精准普法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共开展精准普法活动98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3万余份、宣传物品7万余份,受教育群众人数达6万余人次。突出“三个重中之重”,健全完善“三官”普法制度,深入开展精准普法活动,精准覆盖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僧尼、学生、流动人员等群体43.82万人次,实现99%常住人口全覆盖。五是发挥“互联网+法治宣传”优势,充分利用“昌都普法”等微信公众号,组织全市干部职工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常识,开展线上答题活动,发布典型案例,基本覆盖全市干部群众。2024年,已有21634名干部职工参与线上学法活动;利用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普法活动,依托各类平台,及时推送相关的法律知识、典型案例、工作动态等信息,实现普法宣传“零距离”,2024年累计制作《普法栏目剧》10期,法治宣传微视频动漫1期,“昌都普法”微信公众号推送法条1860个、阅读量达10.9万人次;选取发生在身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拍摄制作成“以案释法”普法微电影,全市累计制作投放普法微电影38期。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论武装,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二是深入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抓好全面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统筹协调,压紧压实推进法治建设责任,不断提升依法治市工作水平。深入开展立法调查研究,以高质量立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协调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切实做好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受理工作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促进政府部门全面依法履职。四是持续推进“八五”普法,扎实抓好“八五”普法终期验收及迎检工作,广泛开展“法律十进”活动,持续加大以案释法、以案说法力度,紧跟新时代发展需求,持续推进法治三江《普法栏目剧》。五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各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司法所建设,确保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不断增加法律服务供给,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夯实法治建设基础。进一步做好专职调解员配备工作,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实效,推动打造品牌调解室。持续推动律师行业发展,加强律师行业职业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律师职业行为监督机制。积极推进公证事业改革发展,拓展公证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昌都市司法局
2025年3月25日